少儿不宜!WNBA比赛中遭球迷扔成人用品袭击,现场女球员被惊到了
她的坦白揭露了双重冲击:幽默感被冒犯感碾碎,娱乐行为撞上职业尊严的墙。
社交媒体上,网友将异物戏称为“星爷的电动吹风机”,试图消解尴尬。
但当玩笑的对象是一群年薪不足8万美元的职业运动员时,调侃成了残酷的对照。
荧光绿背后的“薪资羞辱”
同一周,WNBA全明星赛的黑T恤印着“支付我们应得的”,22位顶尖球员沉默伫立。
凯特琳·克拉克——这位单赛季为联盟创收10亿美元的新星,年薪仅7.8万。
隔壁NBA球星库里年薪5576万,她的价值仅被定价为0.14% 。
更尖锐的对比在于收入分成:WNBA球员仅获联盟总收入的9.3%,而NBA球员拿走50%。
当球迷扔出的成人用品占据头条时,另一则新闻正在发酵:劳资谈判陷入僵局。
球员工会副主席布里安娜·斯图尔特强调:“我们要的不是与男性同等薪资,而是合理的分成比例。”
联盟刚签下11年22亿美元的转播合约,球队工资帽却卡在150万美元,不足NBA球队的1%。
荧光绿物体落地瞬间,女子运动员被物化的隐喻赤裸呈现——她们既是商业增长的工具,又是被轻慢的客体。
安全威胁与性别双标
赛场工作人员清场用了三分钟,但心理阴影持续更久。
前WNBA球员转型管理层的蒙哥马利亲自处理异物,突显联赛安保的脆弱性。
若抛掷的是硬物或化学品呢?男子赛场鲜见此类恶性事件,但WNBA看台管理长期被忽视。
早在2014年,CBA因球迷投掷杂物处罚俱乐部16万元,NBA更以“奥本山宫殿事件”终身禁赛肇事者立威。
讽刺的是,WNBA近期深陷“恐怖组织”污名化漩涡。
美国国务院荒谬指控其“通过无袖球衣传播极端思想”,联邦调查局甚至将球员列为监控对象。
当女性争取平等被视作威胁,看台上的性羞辱反被娱乐化——网友调侃星爷电影时,无人追问肇事者是否面临“奥本山式”严惩。
商业繁荣下的系统性贬损
联盟高管凯茜·英格尔伯特宣称“即将首次盈利”,但球员仍在分食“边角料”。
中国女篮国手李梦在WCBA年薪达500万人民币,WNBA顶薪却仅24.9万美元。
转播镜头捕捉到异物特写时,制片方迅速切走画面,却放任话题病毒式传播。
流量经济中,女子运动员的尴尬成为消费品,正如耐克一边推出女性营销活动,一边克扣赞助球员报酬。
更荒诞的链条在闭环运行:球迷抱怨裁判不公时投掷杂物,俱乐部因此受罚;
但WNBA看台管理缺位,联盟却未受追责。
当荧光绿物体躺在中场,它照见的不仅是某个球迷的失控,更是整个系统对女子职业体育的轻慢,从薪资结构到赛场保护,从舆论审视到商业分配。
亚特兰大体育馆的闹剧收场后,赞达拉西尼的绝杀视频点击量不及“异物特写”的十分之一。
蕾妮·蒙哥马利扔掉包裹异物的毛巾时,观众席传来零星掌声。
这场荒诞剧的尾声,是WNBA总裁承诺“调查惩处”,但球员工会邮箱里仍躺着那份分成9.3%的劳资提案。
荧光绿消失了,木地板只留一道浅浅的划痕。
但女子运动员的尊严划痕,需要多少绝杀球才能抹平?优质好文激励计划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