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梦想都值得闪耀——我省残疾人运动员在亚残运会逐梦赛场超越自我
“第一次代表中国站在亚运赛场,既紧张又激动,我想着那面国旗是因我升起的,就感觉特别自豪、特别光荣。”王嘉楠说,未来的目标是好好训练,争取站上更高的领奖台。
光明在黑暗中生长
“看春晚千手观音时我流过一次泪,是因为感动;今天看亚残运会盲人柔道比赛时我也落泪了,不仅仅是因为感动,更包含了震撼、激动、敬佩等复杂的感情。”一位杭州的观众在赛后告诉记者。在亚残运会赛场内,我们看到无数观众起立鼓掌的身影,他们在充满激情的体育盛会中收获了感动、激励,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对残疾人来说,体育的价值和意义远不止比赛成绩本身,更是残疾人增强体质、康复身心、参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来自吕梁市的马金鑫患有先天性白化病,他是王存才教练最为心疼的一个孩子。“刚来训练的时候,十分内向,将近三个月时间,给他讲解动作,问什么他也不说话,就只是用‘嗯’‘啊’来回应。”王存才教练说。
特别的孩子需要特别的方法,为了改变他的自卑,每天训练结束后王教练总要叫住他,和他说话。“小马过来”“小马哥”“说说今天训练怎么样”“累不累呀”……慢慢地,从最初“嗯啊”简单的回答变成了“挺好的,不累”。“喜欢柔道吗?小马哥。”王教练问。“喜欢。”就这样有了最起码的回应。“小马哥”的称呼逐渐在队里传开,而马金鑫也在“小马哥”的称呼中渐渐活泼开朗起来。
训练半年后,14岁的马金鑫就随着山西盲人柔道队踏上全国比赛的赛场,虽然没有获得名次,但赛场上队友们的精彩表现、奋勇拼搏的精神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着眼界的开阔,梦想的种子逐渐在他内心生根。“找到柔道带给我的快乐,感受到别人对我的尊重。”这是马金鑫对盲人柔道的感受。今年5月,在全国盲人柔道锦标赛上马金鑫获得了男子-73公斤级J2金牌。
“为了今天,我已经很努力了,我也不知道下届亚残运会还能不能参加。”马金鑫对于本届比赛的成绩很不满意,他希望还有机会证明自己。“王教练说过,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找到成功,不管做什么都要全力以赴,要拼才会赢。”
对于队员的经历王存才教练感触颇深:“我希望更多的残疾孩子能走出家门,参与到运动中去。无论哪种运动,去参与才会爱上它。这样一来,他们能通过运动调整思想状态、强健体魄,过上更加健康积极的生活。”
残健共融 有爱无“碍”
渴望平等、渴望融合、渴望共享是每一个残疾人的希望。“残疾人和健全人一样,健全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只是困难一些而已。”1999年出生的山西盲人柔道队运动员刘奕柔弱的外表下隐藏着永不服输的性格。
“这条路并非一帆风顺,千百次被摔倒,千百次站起来继续投入其中,磨练了我的性格,增强了我的意志品质。第一次获得名次,第一次全运会冠军,对我来说每一次都是突破,每一天都在进步。”刘奕坦言,随着自己逐渐强大,身边的变化也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人对我们平等看待,收获了越来越多鼓励我的伙伴。”刘奕表示,不论是赛场上还是生活中的无障碍设施真的大变样了,残疾人朋友越来越能平等融入社会生活。
“接触的人、事、物少,获得的信息、知识就少,这是残疾人边缘化的一个很重要原因。”中国体育代表团盲人柔道队副领队、山西省残疾人体育协会会长李俊温表示,亚残运会的举办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社会的无障碍程度,这种提升不仅仅是硬件设施上的,也是软件环境上的,社会对残疾人更加尊重和关爱,相信这会加速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
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对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无障碍设施改造等方面的精准帮扶力度,为残疾人解难题、办实事、谋福祉,提升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小康,不只有物质的丰盈,更有生命的尊严。如今,全省215万残疾人正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社会发展。
美好的梦想引领奋斗,不屈的精神震撼人心,每一个梦想都值得闪耀。亚残运会虽然已经闭幕,但追逐梦想的脚步永不停歇,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脚步永不停歇。本届亚残运会必将激励更多残疾人勇敢追梦,共同奏响生命的强音。
信息来源丨山西日报
实习编辑丨贾京儒
编辑丨韩 颖
审核丨王宏德、关 靖
监制丨康兰福
讲好体育故事
传播体育文明
点击关注我们,发现更多体育精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